昌都偾抢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陳從周與貝聿銘:重神交而貴道合

2011-03-28 08:52:29         來源:解放日報     瀏覽次數(shù):

  貝聿銘與陳從周原不相識,他在海外見到陳從周20世紀50年代出版的《蘇州園林》后大為嘆賞,覺得陳從周對中國園林古建筑獨特的理解有很大的啟示。他便開始打聽,托人尋找陳從周。然而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兩人是根本不可能有任何聯(lián)系的。

  1977年貝聿銘第一次回國,經(jīng)有關部門的安排,見到了陳從周,兩人相見恨晚,談得極投緣。他們發(fā)現(xiàn),除對各自專業(yè)的精深理解外,兩人的很多情趣、愛好相同,例如,都是京劇、昆曲迷,都對紹興酒、紫砂壺情有獨鐘。

  1978年11月,陳從周為籌建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設計的中國園林“明軒”而赴美,貝聿銘對陳從周設計的“明軒”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和熱情的贊譽。

  1978年冬,貝聿銘從美國到上海再訪陳從周,這次重點是談中國園林與民居,談得很細。陳從周陪他到蘇州、揚州,遍訪當?shù)氐膱@林與民居。他們徜徉在園林和民居間,陳從周如數(shù)家珍地講著,貝聿銘津津有味地聽著。

  1979年4月,貝聿銘特意邀請陳從周到北京會面。貝聿銘興致勃勃告訴陳從周自己正在設計香山飯店,試圖要用中國民族形式來表達。兩人沒有客套,馬上一起動身上香山,對即將興建的香山飯店,從地形、建筑位置、庭園設想、樹木保存等,都作了細致的分析研究。

  1959年初夏編寫《中國建筑史》時,陳從周曾經(jīng)在舊的香山飯店住了兩個月。香山的風光令人留戀,但是,住處一排排簡陋的平房令人如鯁在喉,感到與香山的風景太不相稱。陳從周當時就想,這里遲早有一天會改建的。沒想到,香山飯店的設計者竟會是自己的知交貝聿銘,而自己也在某種程度上參與其中。

  1982年10月17日,貝聿銘又一次邀陳從周北上,這一次是參加香山飯店竣工開幕的儀式。他們在香山風景最怡人之際重聚了。

  那天,貝聿銘花了半天時間陪陳從周參觀,謙虛地與他商量,希望庭園裝點得更精致一些,陳從周提出很多建議。他們一同吃了午飯,又一起會見了中外記者。有記者問陳從周:“對于香山飯店,你從建筑角度來說有什么看法?”陳從周回答:“雅潔明靜,得清新之致。”貝聿銘在一旁笑道:“陳兄,你概括得真好,你坐在我旁邊實在好極了。”引起大家笑聲一片。

  他倆針對有人認為高層建筑最節(jié)約土地資源、最現(xiàn)代的觀點,談得很多。他們對用這樣簡單的觀點看問題都不贊同。貝聿銘在香山飯店的設計上,試圖闡述他的園林化的旅游建筑觀點。他認為要以低層庭院式的建筑,作為風景區(qū)中的旅游賓館。而陳從周在建筑教學與研究中,早就強調風景區(qū)的建筑“宜隱不宜顯,宜散不宜聚,宜低不宜高,宜麓不宜頂”。既要因地制宜,又要符合現(xiàn)代化功能,更須有民族風格和藝術效果……他認為貝聿銘設計的香山飯店做到了。

  陳從周是貝聿銘邀請的第一位入住他設計的香山飯店的賓客。香山的勝景,香山飯店雅潔的建筑,激發(fā)了陳從周的詩興,他寫下不少詩篇,其中有“老來清福何曾減,我住香山第一人”的詩句。

  陳從周后來說:“‘擇境殊擇交,厭直不厭曲’,這兩句話可為貝先生做人與設計的寫照,他在和人的交往上,是那么開朗爽直,我們之間有很深的友誼,沒有存在著任何的隔閡??墒撬脑O計呢,又在‘曲’字上下盡功夫。”

  1985年10月24日,經(jīng)陳從周之促就,貝聿銘到上海,接受同濟大學的聘請任名譽教授并作學術報告。因為貝先生是蘇州人,蘇州市長聞訊后便通過陳從周邀他回蘇州看看,順便祭祖掃墓。貝聿銘便請陳從周同行。在蘇州的幾天里,兩人經(jīng)常一起在蘇州小巷中步行“尋園”,從鶴園到聽楓園,再到曲園、顧宅、任宅等處,他們邊走邊賞,小游小坐,十分宜人。在這幅淡淡的似水墨的清純圖畫里,兩位老人,兩位大師,仿佛兩個正在尋夢的孩子。這是一幅含情的畫面,包含了文人情趣的珍貴友情。

  差不多同一時期,貝聿銘聘請陳從周為貝聿銘建筑師事務所顧問,這也是貝聿銘聘請的唯一顧問。

  此后,貝聿銘邀陳從周到美國家中做客。貝先生的住宅瀕紐約河,精致的樓房向陽的一面使用了整塊大玻璃,將戶外的景色全部組織了進來。那一帶綠化很好,高樹蔭翳,雜花可人。陳從周說,如果不是遠處林立的高樓,真讓人感覺仿佛到了貝聿銘的家鄉(xiāng)蘇州,坐在花廳內了。

  兩人喝茶閑談,主要話題仍是中國園林與民居。陳從周欣賞了貝聿銘珍藏的紫砂器具、名畫書法。不知不覺間,日已西斜,他們驅車到彭園晚餐。在貝聿銘推薦的這個餐廳,姓彭的名廚師做得一手道地的湖南菜,讓陳從周恍然覺得已到湘江。

  1988年5月,貝聿銘約請陳從周去香港,一起商討他設計的香港中國銀行大樓。陳從周因為來不及辦妥去香港的證件,兩個人只能約定6月1日在深圳見面。就中銀大樓的園林綠化,貝聿銘傾心與陳從周相商,兩人很快達成共識:以水石修竹為主,體現(xiàn)設計。

  分手前,他們一起驅車郊游。從林間眺望大海,浩浩渺渺,一望無際的清波,引發(fā)陳從周的浮想。那時,他接連遭逢失去親人的不幸,心上尚懷著深深的創(chuàng)傷。


  他們一起站了很久,一切盡在不言中。向晚握別。陳從周道一聲:“花影深處,仔細行走。”貝聿銘驅車回香港,第二天陳從周也踏上回上海的旅途。

  1999年初夏,陳從周已病重臥床多年。貝聿銘始終惦念著這位他的知己、好友。9月7日,他從美國乘飛機直飛上海,下飛機后,這位年已83歲的世界級建筑大師沒有驚動任何一個人,自己獨自叫上一輛出租車,直奔同濟大學。在大門下車后,他步行到陳從周的梓室,于傍晚之際叩響了老友的房門。

  當時的陳從周言談已十分不便,但是頭腦卻十分清楚,得知貝聿銘要來看他時,他執(zhí)意早早要家人將他從床上扶起來,穿戴好坐在客廳的沙發(fā)中等著。

  貝聿銘在梓室坐了很久。從進門坐下一直到起身離去,他一直握著陳從周的手。已用不著多說話什么了,從兩位老人的對視中,可以見到太多太多的深情。“知己”這個詞,用在這里已嫌輕飄。

  這是兩位大師的最后一次見面。

  序言精選

  陳從周先生,中國園林藝術之一代宗師,仁人君子,吾之摯友。吾與從周初識于二十世紀之七十年代,恨相知晚也。每每聆聽從周說園林、議建筑、談評彈、論昆曲,甚為投機,暢須教益。得此知己,吾欣慰不已。

  從周對中國園林如癡如醉,造詣高深。七十年代,吾力薦從周來美協(xié)助紐約明軒之建造,后又特邀陳君北上出任香山飯店工程之園林顧問。從周對中國園林之理解肌擘理分,博大精深,非凡人所能及。從周著書多卷,其所著《說園》為中國園林之經(jīng)典著作而享譽世界,并以此弘揚中國文化之精髓,功德無量。

  從周待人誠懇,上交不諂,下交不瀆。吾旅居海外多年,彼此重神交而貴道合,不易也。從周幾次攜我重游蘇州,與江南文人墨客談天說地,共敘鄉(xiāng)情,其情其景,至今難忘。今吾受蘇州老家特邀設計蘇州博物館,可惜從周已先我而去,每每以缺之教益為憾。

  從周弟子樂峰先生今著此書以紀念恩師,從周愛女勝吾請我為序。三言兩語,寄語陳君,聊表寸心。
 

編輯:jade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陳從周與浙江嘉興南北湖的情緣

  2018年是陳從周先生誕辰100周年,嘉興海鹽、上海等地都在紀念先生,這勾起了我當年的一段回憶。2000年,南北湖風景區(qū)管委會聘我為陳從周紀念館籌建小組顧問,因此對陳從周先生與南北湖的一段情緣頗有感懷。【詳細】

新發(fā)現(xiàn)陳從周遺文:園林分翠話西州

  近日,陳從周小女兒陳馨從法國回來,整理父親材料的時候,發(fā)現(xiàn)一篇寫于1980年春,從未發(fā)表、也未曾在全集和其他著作中收錄過的佚文,漫談1979年冬陳先生旅美時對于西洋發(fā)展保護綠色文化的感悟。陳馨遂將此稿整理出來,交予【詳細】

陳從周:以園為家,以曲托命

  青布中裝,滿頭華發(fā),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或許,這是著名學者陳從周先生給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身為我國著名古建筑園林藝術學家、哲學社會科學大師、同濟大學教授,陳先生一生著作等身,桃李滿天下,無論是園林、詩詞、書畫還【詳細】

建阳市| SHOW| 许昌县| 南京市| 紫金县| 永德县| 三都| 阳东县| 沅江市| 石渠县| 章丘市| 页游| 通许县| 长子县| 安图县| 哈尔滨市| 饶河县| 洛扎县| 虞城县| 兖州市| 昭通市| 瑞安市| 张家界市| 陵水| 清水河县| 大田县| 桂东县| 肥西县| 敦化市| 韩城市| 永顺县| 志丹县| 台安县| 沧州市| 万山特区| 广德县| 盐边县| 北川| 曲阳县| 鄱阳县| 漳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