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偾抢实业投资有限公司

如何看待新中國建筑作品與建筑師的影響力

2009-10-30 19:37:54         來源:中國建設報     瀏覽次數:

  解讀中國建筑設計60年的作品

  目前席卷中國并影響世界的城市化建設無論在規(guī)模還是在速度上,都呈現出突飛猛進的狀態(tài)。各大城市高聳的新建筑正詮釋著影響中國及其城市的社會、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歷史性轉變。

  如果說,科學的功利性和現實性代表著科學的器物層面,那么科學的精神高度就恰能權衡并代表建筑的技術與藝術的雙層面問題。在這里,建筑科技是知識,更是修養(yǎng)?,F代建筑科學技術至少包括建筑設計媒介技術、建筑材料、建筑結構、建筑構造與工藝、建筑氣候與建筑物理、建筑環(huán)境與安全、建筑機電設備運行、建筑節(jié)能與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技術等,只有熟知這些技術的特點,才能構建適宜的人工環(huán)境并建造適宜的建筑氣候。秦佑國認為,中外建筑師創(chuàng)作的差異就在于我們在新技術、新材料及其“精致化”設計方面的不足,在本質上影響著中國建筑作品的高質量。以北京首都國際機場航站樓為例,從新中國成立十周年建成的首都機場專機樓,到1984年建成1號航站樓、1999年建成2號航站樓,再到2008年建成并投入運行3號航站樓,越來越彰顯出綜合交通樞紐運營的設計復雜性。機場設計對設計團隊的整體掌控、全面的設計水準、綜合協(xié)調能力及國際化水平都是一次勝過一次的考驗,其中自然采光、建筑遮陽、圍護結構熱工性能控制、節(jié)能空調與通風、高效照明、雨水回收、中水利用、智能控制等技術已經成為越來越趨同的設計必備方向。北京首都國際機場3號航站樓以其人性化的設計與高超的技術保障,受到國內外、業(yè)內外一致好評,并于今年榮獲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最佳國際建筑獎。

  在建筑設計全新技術的應用上,不能不提及前年建成投入使用的北京新保利大廈,這是靠理念領先的應用高新技術的典型“樣板”工程。它在“用建筑塑造國家精神”的理念指導下,采用十幾項高新技術,如單元體玻璃幕墻和石材遮陽百葉與中國園林美學中的“借景”、“移步換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在國內首次大面積使用柔索玻璃幕墻,在設計、施工和驗收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在國內外高層建筑中首次應用將一棟小樓懸掛于大堂一側的結構體系;采用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組合結構,結構總高度105米,經過了極為嚴格的結構超限抗震審查;消防通用化設計與評估有效地解決大堂中庭和周邊辦公區(qū)域防火的分隔方案、吊樓頂部斜拉鋼索結構的防火問題、中庭排煙量過大的問題等;獨創(chuàng)懸浮空間的設計概念,90米高的中庭無任何支撐結構柱;園林景觀總計綠化面積6700?,體現了簡潔、寧靜、發(fā)展的韻律;機電設計賦予其以生命的活力,智能化系統(tǒng)從根本上保障了水、暖、電及節(jié)能系統(tǒng)的有效運行。

  應該客觀地看到,從總體講中國建筑面臨要加大重視現代科技發(fā)展的境況。中國科學院學部咨詢評議報告提出了綠色建筑以“四節(jié)一環(huán)?!保ü?jié)能、節(jié)地、節(jié)水、節(jié)材與保護環(huán)境)為特征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思路。值得重視的是,報告歸納了中國建筑技術科學的四大差距:對學科重要性認識不足,學科體系長期缺失;專業(yè)人才嚴重不足,在諸多項目評審時,很少考慮技術科學的專家參與;實驗室設施匱乏,缺乏自主研究和科學驗證的能力;建筑技術科學執(zhí)業(yè)人員的管理體系缺失等。正因為此,限制了建筑技術態(tài)度的確認,影響到建筑物的性能和品質。歷史上雖然大的技術變革對建筑藝術的影響十分深遠,但它并非天天發(fā)生,事實上,建筑師與工程師的最大差別是建筑師可以也必須超越技術合理的立場,從廣義的文化需求上決定對技術采取何種態(tài)度。這里要界定的是,當代建筑設計要在高技術與低技術之間徘徊,不以高低論成敗,而是選擇最適宜的。高技術是當代科技的物化,創(chuàng)新與變革是它一大特點,且具有強烈的可擴散性。低技術作為高技術的“反義詞”出現,它與高情感相關聯(lián),往往指成熟或傳統(tǒng)的技術。這里之所以強調建筑設計要多采用基于低技術的可持續(xù)設計,并不是要再回到古代社會,而是基于低技術的可持續(xù)設計的目標,在更高層次上滿足當代人們對生活與消費的需求。新中國建筑60年來的大量實踐證明,我們已經總結出一套前人留下的、可上升到文化遺產的節(jié)能、安全、生態(tài)的低技術策略。具體來講,就是要尊重自然環(huán)境,設計過程中以自然環(huán)境為優(yōu)先考慮因素,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huán)境的負載;充分考慮且尊重地理特征及人文特色,這是低技術的施行優(yōu)勢之一。

  解讀中國建筑60年的創(chuàng)作者

  近年來,我國已經出版?zhèn)€人作品專輯的當代著名建筑師有許多,如楊廷寶、戴念慈、莫伯治、佘?南、鐘訓正、齊康、彭一剛、趙冬日、戴復東、吳廬生、張錦秋、蔡鎮(zhèn)鈺等,而只有張?1994年在國內首次推出的《我的建筑創(chuàng)作道路》,成為了開啟認知并解讀建筑師創(chuàng)作生涯的先河。爾后有代表性的建筑師經典個人“寫真集”有:《建筑師宋融》、《建筑師林樂義》、《中國第一代女建筑師張玉泉》等,無疑成為認識中國建筑師創(chuàng)作之路的“窗口”和平臺。對于中國建筑師創(chuàng)作思維的評介,不能不提及鄒德儂在《中國現代建筑史》一書中歸納的七個特征:中庸和辯證的設計思想和方法;創(chuàng)作中的傳統(tǒng)情結和文化使命;高超的設計技藝和折衷的傾向;倡導群體性封閉了建筑創(chuàng)作的個性;封閉環(huán)境中自發(fā)探索現代建筑;建筑創(chuàng)作廣有成就的地域品格;形象思維重于建筑理論的思辨等。雖然說這些特征的歸納更多地適應于20世紀中國的情況,但它至少留給我們思索:要面向未來,要開拓國際化視野,去重新剖析中國建筑師創(chuàng)作的軌跡及心路歷程,在認知中國建筑師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一定要用動態(tài)的觀念,一定要用技術與文化、歷史與現實、建筑與藝術的觀念,只有這樣才是客觀的、合乎實際的結論。

  《建筑中國六十?人物卷》則將新中國建筑師歸納為三個時期: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十年,這時的建筑師有民族自尊心,有集體智慧的迸發(fā),有敢于挑戰(zhàn)發(fā)達國家的勇氣,創(chuàng)作出了迄今令世界驚訝的建筑作品,其代表人物有梁思成、劉敦楨、林徽因、楊廷寶、莫伯治、張?、楊錫?、張玉泉等;改革開放前后的20年,為激情澎湃的中國建筑師注入活力,中國建筑師的命運開始改寫,其代表人物有吳良鏞、齊康、彭一剛、張錦秋、馬國馨、何鏡堂、程泰寧、何玉如、劉力、柴裴義、孫國城、王小東、羅德啟、吳旭、蔡鎮(zhèn)鈺等;世紀之交的十年,由于合作設計、由于“奧運會”及“世博會”,培養(yǎng)并鍛煉了大批中青年建筑師,他們在與國外建筑師的合作中一比高低,出現了許多走出國門創(chuàng)佳績的優(yōu)秀青年才俊,中國建筑師在探索中走出了特色之路,這個時段有代表性的建筑師有崔?、孟建民、徐行川、莊惟敏、朱小地、李秉奇、趙元超等。作為對建筑師業(yè)績的介紹,我隨機地選擇了四位,希望他們的業(yè)績能代表中國建筑師學術追求與創(chuàng)作的某些方面。

  中國著名古建專家、園林學家陳從周,其特點是融建筑園藝與文學、書畫、戲曲于一身,一生傳授中國文化,桃李滿天下。他的重要貢獻體現在對中國園林藝術和傳統(tǒng)建筑的研究及古建修復技術上。1956年,他研究中國園林的成果??《蘇州園林》一書問世,大膽提出了“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論斷,抓住蘇州園林的根本??文人園林的詩情畫意,總括出中國園林的造園手法,如借景、鄰虛、屏障、對景等。1978年,陳從周以其老師張大千居住過的蘇州網師園中的園中園“殿春”為藍本,設計了一個獨立的庭院,起名“明軒”,建到了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在中國率先將園林建筑文化推向世界。此外,他還先后設計修復了豫園東部、龍華塔等。

  建樹頗豐的著名建筑師林克明,始終致力于西方新建筑及設計思想的引入。上世紀30年代,曾任呂彥直設計的廣州中山紀念堂的工程顧問。他立足國情,設計出一系列結合廣東本地域特點的“民族固有樣式”建筑。他的代表作有中蘇友好大廈、廣東科學館、廣東體育館、廣州火車站、華僑醫(yī)院等。

  師從梁思成、劉敦楨的建筑學家劉先覺,學術領域十分寬泛,除跟隨梁、劉開創(chuàng)性地研究中國近現代建筑外,還出版了《現代建筑理論》、《生態(tài)建筑學》等專著,在《生態(tài)建筑學》中,從概念、思想、理論、設計方法、技術等方面細解生態(tài)建筑學的問題,進一步提出建筑仿生學的意義及趨向,從設計、美學及文化層面研究了與生態(tài)建筑學相關聯(lián)的建筑仿生學問題。

  謙和執(zhí)著的中國建筑西北設計院總建筑師趙元超,在談到“建筑中國60年”的話題時坦言:“我渴望,共和國經過60年的發(fā)展,能夠有一個全面的建筑教育體系,有一個成熟的建筑師執(zhí)業(yè)制度,有一個良好的創(chuàng)作生態(tài)?!弊鳛橐晃弧?0后”的建筑師,他生動地描述了近幾十年來建筑師創(chuàng)作的酸甜苦辣:“回顧創(chuàng)作歷程,似乎總是在形式上徘徊,在向權力和資本訴說真理的同時,建筑師難免像是一位在社會T形臺上表演的模特,擺出各種姿態(tài),讓客戶挑剔地評頭論足。”趙元超真誠地認為,面對建筑已墮落到僅僅是形式表現的狀況,應該撿拾起評論與批評的利器,全社會要像關注環(huán)保、杜絕浪費一樣減少建筑創(chuàng)作中的決策失誤。我以為,趙元超的話不僅僅是告誡建筑師的,更要向社會尤其是建設項目管理者進言。

  建筑創(chuàng)作繁榮與建筑批評的求索越來越凸顯60年來中國建筑作品與建筑師的地位及影響力,反之,境由心造即堅持中國建筑設計的創(chuàng)造性語言的運用,意在出現超凡脫俗的作品,重在產生“推陳出新”的魅力。60年于中華五千年文明,只是滄海一粟,但60載建筑春秋,卻記錄并見證了中國建筑作品與建筑師的變革及發(fā)展,愿本文的解讀能逼近這個目標。

編輯:royal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罗江县| 普宁市| 宁津县| 基隆市| 沁水县| 萨迦县| 东丰县| 固镇县| 玉山县| 略阳县| 库伦旗| 富锦市| 晋宁县| 嘉荫县| 西贡区| 澄江县| 吉首市| 文山县| 张家川| 怀集县| 自贡市| 靖边县| 陆丰市| 阳朔县| 岫岩| 西乌珠穆沁旗| 汪清县| 德保县| 开江县| 安化县| 昭通市| 扎囊县| 清流县| 拜城县| 焦作市| 永丰县| 英德市| 巩留县| 手游| 松溪县| 前郭尔|